嗨,大家好,我是你們的遊戲夥伴「小石」。今天要跟你聊的是一款我最近玩得很上癮的手機遊戲 —— 緋石之心(Heart of Scarlet Stone)!如果你喜歡哥德風、喜歡魔幻世界、又想偶爾掛機輕鬆玩,那這款遊戲應該會符合你的胃口。它結合了放置養成+卡牌策略+深度劇情的要素,是一款「輕鬆養」同時也「玩得有感」的遊戲。
在遊戲裡,你將踏入「奧米勒斯大陸」,扮演一名失憶醫生,與各職業英雄一起尋找傳說中的「緋石之心」,對抗黑症者/魔物/神罰,在這片哥德風世界中書寫屬於你的冒險。
這款遊戲在台港澳地區由 昱泉國際 代理,預下載、測試、公測一路走來都吸引不少玩家。 它熱門的原因大致有:
放置玩法+掛機機制讓你「忙碌也能養成、輕鬆也能玩」。
英雄「無廢卡」設計,讓你抽到的角色都可用,不怕卡池一堆沒用角。
哥德魔幻+劇情敘事+角色立繪、聲優加成,視覺/聽覺都頗有質感。
多樣職業與策略佈陣玩法滿足想深搞的玩家。
所以,不管你是休閒玩家還是策略控,都能在這遊戲找到點樂趣。接下來,我就從核心玩法開始,帶你一步步入坑。

緋石之心的一大亮點是「放置 + 手動操作」的混合型玩法。你可以在主線/副本中透過智能掛機、離線收益來養成,之後在重要關卡、BOSS戰、PVP時投入策略操作。像官方就說:「主線放置,輕鬆體驗劇情。英雄養成,一鍵重生,資源不浪費。」
這就意味著:
忙碌時可以掛機不愧疚,依然拿資源。
想認真玩時,佈陣/角色技能/站位/元素相克都有深度。
對於我這種白天忙、晚上想輕鬆玩的人來說,這設計非常友好。
遊戲設定在「奧米勒斯大陸」,這地名你可能會看到很多新聞稿提到。 大致背景是:亞特蘭文明崩壞後,這片大陸出現「黑石症」「神罰降臨」「魔族侵襲」等混亂,而傳說中唯有「緋石之心」能拯救一切。你作為「醫生」角色,與神秘少女赫爾薇兒一起踏上尋找這顆緋石之旅。
劇情看起來比較沉重,但遊戲用放置+養成的節奏來體驗,讓你不至於被壓得喘不過氣。角色立繪、故事文本也不少,使得整體氛圍頗有「哥德魔幻+中世冒險」感。
雖然遊戲以放置養成為基義,但也有明顯的「職業分類」與「策略佈陣」機制。官方新聞裡提到遊戲有六大職業陣容。
這表示:你選角不只是看誰帥/誰可愛,還要看「這隻角色在我隊伍中扮演什麼角色」「我怎麼搭配」比較重要。加上元素系統(某些角色屬性/技能方向)讓戰略深度提升。
總之:玩法不是純刷圖,而是「養/戰/策略」兼具。
如果你用 Android:在 Google Play 搜 “緋石之心” 下載即可。
iOS:在 App Store 搜即可。
如果遊戲有支援 PC/Steam 端(如果有模擬器版或官方版)你也可同步,但以手機為主即可。
安裝好後,第一次登入通常會有新手禮包/登入獎勵,建議第一時間領取。
對新手玩家來說「首抽」或「初期角色選擇」很重要。雖然官方強調「無廢卡」但還是建議你先選一隻你看得順眼+具備隊伍用途的角色。
建議:
看這角色是否能作為「前期主力輸出」或「隊伍輔助」。
若抽到稀有/五星角色,可以優先培養。
若遊戲提供「心願池/保底機制」的話,先了解規則。
很多養成遊戲會提供「心願池」或「首充優惠」給新玩家。雖然我目前沒查到緋石之心所有細節,但從新聞看來它放置養成 + 養角色機制完善。
建議你:
若遊戲有首充優惠,且你願意花一點小額來支持遊戲,可以考慮,但不要盲目課大量。
心願池(如果有)先觀察抽卡率、保底規則,再決定是否衝。
總之:開局投入資源要有策略,不要為了抽卡忽略了養成體系。
雖然官方說「無廢卡」但在實戰中仍會有「較容易上手/較難上手」、「更強角色/普遍角色」的差別。建議你把角色大致分為:
T0(頂級角色):隊伍中留用長期、在多種情境中都有強表現。
T1(強勢角色):很好用,但可能資源要求較高或某些關卡才能發揮。
T2(實用角色):不如前兩類萬能,但如果資源有限或剛起步也能用。
你選角色時先看「我現在資源夠養嗎」「這隻角色我喜歡嗎」「這隻角色能幫我過哪種關卡」這些,再投入資源培養會比較穩。
角色養成裡,技能/天賦加點是關鍵:
首先把主技能提升到能用為止(輸出角色:傷害技能/輔助角色:控場或回復技能)。
天賦樹(若遊戲有)要看隊伍定位:例如你是輸出角,就往攻擊/暴擊方向;你是坦或輔助就往生存/支援方向。
若遊戲有「智慧之鏈」等共享機制(新聞中提到)可善用。
總之:先把「我隊伍這隻角色要做什麼」搞清,再加點/培養。比亂點所有角色都一點有效多了。
角色進階經常有「升星」「突破」「解鎖被動」這種機制。你要注意:
素材一般來自日常副本/活動副本/掛機獲取。不要只刷主線。
優先把你隊伍常用角色養起來,再養備用。
當你升星/突破時記得看是否有「限定素材掉落」或「活動加成」時再刷,有時候等待更划算。
如果你在遊戲中見到「素材限時/掉率提升」就抓住機會!
在推主線/副本時,你的陣容可以按以下原則搭:
一名輸出角(主力造成傷害)
一名控場或減傷角色(保護隊伍/削弱敵人)
一名支援或治療角色(恢復/增益/輔助)
再視關卡考慮是否加入坦克或群體輸出角色。
當關卡有特殊限制(例如全體傷害上限高、怪物屬性為暗/光系)時,陣容要往「克制怪物」方向微調。
遊戲中高難度玩法可能包含世界 Boss、副本爬塔、公會戰(或稱公會 GVG)等。這裡戰術要更細:
世界 Boss:通常需要全隊輸出與控場兼備,且可能有時間限制或團隊配合需求。
公會戰:團隊協作更重要,角色定位+社團配合+技術操作都需佈局。
建議你早期加入一個活躍公會,跟隊友互動、學資源利用、攻打 Boss 配合,能讓你進步快很多。
如果遊戲支援 PVP(玩家對玩家)或爬塔挑戰,這是讓你從中階往高手跳的一環:
在 PVP 中,你要懂「克制關係」「控場機制」「出手速度」。這些往往比單純數值高低重要。
爬塔(塔層挑戰)常常有樓層機制、難度遞增、資源獎勵提升。你要讓你的隊伍「持續穩定通關」而不是卡在某一關。
如果你看到今天隊伍通關有點不穩,就先回頭優化裝備/角色再打,避免耗資源卡死。
在遊戲內,資源稀少、選擇很多,你要懂得優先順序。像遊戲中可能有「紅魔石/鑽石」這類用於抽卡/購買禮包/加速養成的貨幣。
我的建議是:
新手階段:先留資源用於「抽出強角色/活動限定角色」。
當隊伍基本成型後:再用資源強化角色/升星/突破。
避免把資源全砸在「非活動外觀」或「沒用角色」上。
這樣你的小額投入會比較有效率。
因為這款遊戲有「放置掛機」機制,你可以善用:
開啟離線收益、設定自動掛機關卡,讓你即使不上線也能持續進展。
每天/每週任務必做,因為這是穩定獲取素材/經驗/貨幣的來源。
活動任務時段要特別留意(大型活動有雙倍/掉率加成等)。
如果你願意微課或課金,遊戲中可能有「累計儲值」「終身累充」「限時禮包」這類優惠。我的建議:
對於平民玩家:只選擇「性價比高」「活動優惠大」的禮包。
別追求一次氪爆所有角色,而是分階段投入,確保每一筆錢都能對隊伍提升最大。
留意「首次儲值優惠」「活動首儲翻倍」或「限定角色加碼」時段。
遊戲運營方不時會舉辦各種活動:預約禮、開服慶典、周年慶、節日活動等。像新聞報導指出,緋石之心公測時就有「創角首日達指定關卡可參與 10 連召喚活動」。
建議你:關注遊戲公告、社群、活動頁面,活動期間投入時間比平常更划算。
許多玩家喜歡的「免費資源」來源就是禮包碼/優惠券。雖然我這裡不列具體碼,但你可從官方社群、遊戲論壇查到。輸入流程一般為:遊戲內「設定/兌換碼/輸入禮包碼」→輸入碼→確認→獎勵郵件領取。
建議你:輸入後立即查看郵件/信箱是否收到,碼通常有使用期限、伺服器限制,早輸入早安心。
台港玩家特別注意:有些禮包碼只適用於「TW/HK 版本」或特定伺服器。建議:
加入台港官方粉絲頁或遊戲社群。
在 TapTap、論壇、Discord 等地查找「台港專用碼」。
如果有跨服支援,確認你的賬號屬於哪個伺服器/版本才能用碼。
想掌握最新玩法/角色攻略/活動情報,可到:
TapTap:有玩家心得、攻略、角色搭配。
Mobile01/9Game:台港玩家常討論、心得多。
這些平台讓你從「我一個人玩」變為「和其他人一起玩、一起進步」。
巴哈姆特論壇:有台港玩家分享貼心得。
Discord:如果遊戲有官方/玩家群,可即時問答、找隊友、交流戰術。
Reddit:雖然是英文社群,但有時候能看到國際玩家的深度分析。
參與社群的好處:你能更早知道「哪些角色強」「哪些隊伍熱門」「哪些活動值得」。
如果你比較偏看影片學習:
YouTube/Bilibili 上可能有「緋石之心 新手指南」「角色推薦」「隊伍配置實戰」等影片。觀看這些影片能看到真實操作、界面、隊伍走位,比純文字學更快。
建議:找些訂閱者多、最近更新的影片,因為版本更新快舊影片可能信息有誤。
看三方面:① 角色是否適合你目前隊伍/你的玩法路線(輸出/輔助/控場) ② 角色是否在多數副本/隊伍中皆有用(不要只適合一關卡)③ 是否資源足夠快速養起來。建議先養一至兩隻核心角色,再慢慢擴隊。
確認你輸入的伺服器/版本是否對應該碼。
確認代碼是否過期/是否已有使用限制。
若輸入後未收到獎勵,重啟遊戲或查看郵件/信箱欄目。若依然不行,可聯絡客服。
若遊戲支援多平台登入(如 Google Play/Apple ID/Steam/模擬器),建議先在手機绑定帳號,以後在其他平台登入比較安全。跨平台同步可避免資料遺失、進度分散。你可在設定/帳號選項查看是否支援綁定。
《緋石之心》這款遊戲不只是開局玩玩就結束,它靠的是「長期養成 + 活動 +社群互動」。版本更新/新角色/新活動常常來,及早知道就能先佈局。
最後一點,也是最有樂趣的:加入社群、分享你的角色養成心得、隊伍配置、活動序號。當你從「新手」變成「有人問我怎麼玩」那種玩家,遊戲體驗反而更豐富。
謝謝你看完這篇關於《緋石之心》的完整攻略,希望它對你有幫助,讓你玩得更有方向、更少走彎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