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川川雲資訊 > 正文

深海迷航攻略:從新手漂流者到海底霸主的生存指南

時間:2025-09-20 人氣:

標籤:深海迷航

講真的,深海迷航(Subnautica)是一款讓人又愛又恨的遊戲。你在海上飛船出事後墜落海洋星球,要從無到有、一點一滴建立生存、探索未知、挖掘秘密,它不只考你操作手感,更考你資源規劃與心理承受力。遊戲模式多樣:有 Survival 模式要管理生命、氧氣、飢餓與口渴;有 Freedom 模式取消口渴/饑餓限制;有 Hardcore 模式挑戰單命題;當然也有 Creative 模式讓你自由建造、探索無壓力。

這篇攻略是給那些剛下載深海迷航/開始遊戲沒多久/或是卡在某些關鍵環節不知道怎麼前進的玩家看的。我的目標是幫你避開那些一開始會踩的陷阱,讓你懂怎麼收集資源、怎麼建基地、怎麼製造載具、怎麼面對危險生物、怎麼探索海底深處那些令人毛骨悚然但又讓人想一直探索的地方。適合喜歡探險、喜歡慢慢打磨、也喜歡那種「意外被水壓或某隻怪嚇到」帶來肾上腺素的你。

深海迷航

一. 安裝與設置

A. 平台下載與兼容性

  1. Steam、PlayStation、Xbox 版本說明
    深海迷航在 PC(Steam)、PlayStation(PS4/PS5)、Xbox(One/Series)這些平台都有版本,可以用大螢幕與手把或鍵盤遊玩。PC 版的優勢是畫質與 mod 支援比較多、更新補丁/藍圖也通常比較快。遊戲在這些平台上設定選項也比較完整。

  2. 繁體中文與中文翻譯設置
    在 PC 或主機版,遊戲通常支援多國語系,一開始建立遊戲或在選單中可以選擇語言。若你偏好看繁體中文介面/字幕/提示,請先在遊戲設定中確認語言選項是否有「繁體中文」。如果沒有,你可能要看玩家社群是否有翻譯 mod 或補丁。手持/移植版本也要注意語言包是否完整。

B. 基本操作與遊戲簡介

  1. 主界面與菜單導航
    遊戲一開始會有新存檔、模式選擇(Survival、Freedom、Hardcore、Creative 等)。選擇模式後你進入遊戲內會看到 HUD(氧氣、水/食物/生命值)、工具欄、背包、製造 (Fabricator)、基地建造 (Habitat Builder)、藍圖掃描器 (Scanner)、菜單 (Options/Settings) 等。熟悉這些是早期生存的第一步。

  2. 控制設定與鍵盤/手把操作
    如果你是 PC 玩家的話,鍵盤滑鼠操作細微動作比較靈活。手把或主機版本調整搖桿靈敏度與跳躍/游泳鍵位會影響你在深海裡閃避危險生物或快速游泳的效率。建議一開始在淺水地帶練操作感,水壓/游深越深控制越重要。

二. 生存核心要素

A. 生命價值、氧氣與飢餓管理

  • 氧氣:在潛水/游泳過程中氧氣是你最怕耗盡的資源。必須時常回到水面或進入載具/基地補給氧氣。淺水區氧氣消耗慢,深入水域或深海裂縫氧氣消耗快。

  • 生命值:被生物攻擊、中毒、受環境傷害(如深水壓、溫差)會掉血,需要治療藥品、或回到安全區域恢復。

  • 飢餓與口渴:在 Survival 模式中你必須找食物與飲水來源。沒食物會降低恢復速度,長時間不補會導致生命值下降。

B. 水與食物來源

  • 採集海草、小魚、海藻、水果等自然食物。熟食+煮沸水可以減少中毒/壞肚子的風險。

  • 早期可用淺水中的食物與水源;後期要用製水器或淨水工具,以及農業/養殖(如果遊戲版本支持)或捕魚陷阱等。

  • 飲用水/食物分佈會受環境限制,有些區域資源稀少,要帶備用。

C. 緊急求救訊號與基地建設

  • 遊戲早期目標之一是找到能傳送求救訊號或聯絡飛船/基地/其他生存者的設備。這常常透過修理飛船殘骸、啟用遺跡中的通信塔等來達成。

  • 基地建設(Underwater Base/Habitat Builder)是存放資源、製造器械、補氧、做礦物提煉、休息與安全避難的地方。合適的基地位置、氧氣供應系統與能源很重要。

三. 資源收集與製造

A. 採集工具與製造器的使用

  1. 藍圖、原理圖與掃描儀
    很多工具/載具/基地模組需要你先找到藍圖或用 Scanner 掃描生物/殘骸/裝置來獲得原理圖。這是遊戲進度的一大門檻。早點搜尋 Scanner 並掃描周遭地形與生物能加速你的成長。

  2. 修理工具與制氧機
    要維護你的工具與載具,比如潛水服、水下推進器、乘坐艇等;基地內的供氧設施(氧氣產生器或空氣泵)以及發電/能源裝置也要定期維修與追蹤能源供應。

B. 礦物定位與採集

  1. 鈦礦、銅礦與鋰礦獲取
    這些是早期必備的基礎礦物,用於製造工具、載具升級與某些裝甲或設備。淺區與中階海底裂縫中比較容易找到。

  2. 熔岩區與失落之河資源分配
    深海熱區與熔岩區域通常有高階材料與稀有礦物,但同時也危險生物多與水壓高。失落之河 (Lost River) 或其他深海洞穴是資源富含但進入條件要求高。

C. 基地建設與模組

  1. 太陽能板、泛光燈與空氣鎧甲
    基地需要能源來源:太陽能 /核電 /熱電 /生物燃料等。太陽能板在有太陽光的淺水或水面有效;深海就得依靠其他能源。泛光燈能確保在黑暗中看得見,也降低驚嚇與生物偷襲機率。空氣鎧甲這類能提高深潛承受壓力的裝備或護甲重要。

  2. 管道系統與核心模組配置
    基地內的空氣供應管道、氧氣再生模組、電力模組、儲物倉庫、水處理系統等,這些要規劃好布局與路徑,以免漫長的輸電/氧氣供應線導致效率低或能源浪費。

四. 交通與載具

A. 前進背包與潛水背包

  • 早期你會得到簡單潛水裝備與背包,背包容量大不大、氧氣附加或呼吸器能力如何會直接影響你在海底探索的安全與距離。

  • 潛水背包若有升級空間,比如更多儲存格或更快移動速度/耐水壓/氧氣持久,就先升這些。

B. 探索艇與海蛾號使用

  • Seamoth(或類似小型潛艇)是很早期就能製造的載具,能讓你悶在水裡更久,移動快很多,也能攜帶一些儲物。

  • 海蛾號(如果遊戲中有對應的小艇或中型載具)能探索更遠、能搭載模組改裝等,深海探險常用。注意載具的壓力深度與耐用度。

C. 海蝦機甲與獨眼巨人號組成

  • 在很多玩家版本裡,中後期你能造更強的機甲/潛行服/重型載具(如 Prawn Suit/類似的強化裝備),這些載具或機甲能抗深水壓、高溫、可操作鋼索/抓取工具等。

  • 獨眼巨人號類型的載具通常有強防禦或強攻擊能力,適合探索惡劣環境或對抗深海怪物。

五. 探索與地圖導覽

A. 座標標記與信標設置

  • 發現新地點或重要資源點要用信標(Beacon)標記,這樣你回程/日後回來拿材料就不容易迷路。

  • 座標系統要學會看地形/深度/安全出口,特別是深海裂縫或熔岩區,地圖上可能會有坑洞或回水很難回的路。

B. 海藻森林、深海熱泉與惡魔之島區域

  • 這些地區通常資源豐厚/生物多樣/景觀刺激也危險性高。海藻森林有食物與氧氣補給;深海熱泉可能有稀有礦物與生物;惡魔之島(或類似地形)常有怪物聚集與秘密設施。進去前要準備好氧氣/強裝備/逃生路線。

C. 互動地圖與 Mod 地圖插件

  • 如果你在 PC 或支援 mod 的平台上,可以用互動地圖 mod/插件來標記你探索過的地點、已掃描藍圖的生物、水道出口等。這能大幅縮短你回頭找資源或基地位置的時間。

  • 地圖插件也常有顯示危險生物分佈/深度警告等功能,有些玩家用這種輔助大大降低摸黑被怪驚嚇或死掉的次數。

六. 生物與等級提升

A. 敵對生物與中立生物分佈

  • 海洋星球裡有許多中立生物/無害生物(魚、小型甲殼類、水母等),他們提供食物或掃描素材。

  • 也有敵對生物:從小型撿食怪到大 Leviathan(巨型掠食者)。不同生物行動特色不同:有些只是防禦性,有些會追你/攻擊你/偷你的氧氣管線/破壞你載具。

B. 生物檔案與掃描獎勵

  • 用 Scanner 掃描新生物可以解鎖生物檔案,並得到藍圖或資源獎勵。有些藍圖是必須掃描才能製造的。

  • 掃描也讓你熟悉怪物行為/攻擊模式/逃走或防禦方式,對戰鬥與生存很有幫助。

C. 孵化器與生物蛋培育

  • 若遊戲中有生物蛋/孵化器機制(或 mod 支援),可以收集蛋類/幼體,培育後變成生物夥伴或可用來食物/資源交換。

  • 育成初期可能速度慢,但蛋孵出來後如果是有用的生物(可提供資源/協助探索/醫療/氧氣等功能)極具價值。

七. 進階玩法與挑戰

A. 創造模式與極限模式特色

  • 創造模式讓你不用管氧氣/飢餓/食物水等壓力,重點是建造與探索,適合你想掃風景或拍照的時刻。

  • 極限或 Hardcore 模式給你最大的挑戰:死亡懲罰重/資源更難獲得/提示減少或取消。適合已經熟玩者挑戰自己。

B. 掛機存檔與資源重生機制

  • 遊戲可能有離線存活或掛機方式讓你即使離線仍獲得某些資源(視版本或 mod 支援)。如果有這類機制,用得好能省下很多重複操作。

  • 某些地圖/ biomes 的資源會重生(礦石/植物/魚類等),清楚哪些地點重生快可以重訪。資源規劃要把重生點納入路線。

C. 真菌溫泉與深海洞穴高階挑戰

  • 真菌溫泉這種生物豐富、地形複雜且常伴隨環境危險的地點,是測試你基地與載具防禦能力的地方,也可能有強力材料。

  • 深海洞穴或熔岩底部挑戰通常在你有強大載具 + 深潛裝備 +氧氣加成後再去。這類挑戰如果準備不夠,很容易被海壓/敵對生物打得措手不及。

八. 攻略技巧與常見問題

A. 初學者戰術與完美打法

  • 一開始別衝得太快。先製造最基本的氧氣裝備/背包擴充,再慢慢往深的地方去。把每次探索當作學習敵人行為與資源分佈的機會。

  • 用小型載具(Seamoth 或等價物)探險比徒手游泳要安全得多,也能帶回更多物資。

B. 緊急情況應對與故障修復

  • 出事時(如載具壞了、水壓過高、氧氣快耗盡、突然被怪物攻擊等)先保持冷靜。用修理工具快速修復或游回安全的地方。

  • 維持基礎裝備備品,例如氧氣罐、修理工具、備用電源/電池/光源,以防黑暗或突發狀況。

C. 常見錯誤與避坑指南

  • 一開始把資源用在裝飾或外觀上太早,會導致核心生存裝備與載具升級慢。

  • 忽略掃描藍圖或生物檔案,結果後期遇到某些工具或載具造不出來。

  • 隨意進深海裂縫或熔岩區而沒做準備(氧氣/載具耐壓/醫療包等),常常一次探險就被打爆。

深海迷航這遊戲給了你一個鮮活的海底世界,不只美麗也危險;你每一次潛下去都可能遇到意想不到的生物或環境挑戰,但同時也有機會發現稀有礦物、驚人景觀、或是拯救自己與逃離星球的希望。當你把氧氣管理、資源收集、基地建造、載具升級這些基本都打穩,你會開始享受探索未知的樂趣,而非被壓力追著跑。願你在那無盡的藍色深海中,既能活下來,也能曾被深海驚艷。加油,下潛吧!


贊同
分享至:

鄭重聲明: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,轉載文章歸原作者所有,轉載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,請第一時間聯繫我們修改或刪除,多謝。

猜你喜欢

相关内容